2014年11月份科室政治學習(“三好一滿意”和101%服務主題教育活動、廉潔行醫(yī)、專項治理、醫(yī)院文化建設)、黨支部“三會一課”活動教材-----創(chuàng)先爭優(yōu)活動中創(chuàng)建“學習型黨支部”學習教材(中心組11月份學習材料之二):
專家解讀四中全會公報精神:法治中國 鏗鏘前行
對話人: 楊偉東 國家行政學院政府法治咨詢研究中心主任 薛剛凌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 廖永安 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 劉金程 中國礦業(yè)大學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
10月23日,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發(fā)布。全會公報都有哪些亮點?傳遞出哪些信息?本報約請幾位專家,對公報精神進行解讀。專家表示,可以預見,四中全會將為社會主義法治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注入新的活力,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法治精神的潤育下,更加適應中國現(xiàn)階段的具體實際,在法治的道路上鏗鏘前行。
開啟法治中國新征程
廖永安:從總體上看,四中全會公報就推進依法治國的內(nèi)容體現(xiàn)了“新”、“實”、“全”三個特點。
首先,公報內(nèi)容表述“新穎”。全會提出“法律是治國之重器,良法是善治之前提”、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,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”、“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”、“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(nèi)心擁護和真誠信仰”等富含法哲學思想的表述,讓人感覺這不僅僅是一份極富思辨的會議公報,更是一幅全新展開的法治藍圖。
其次,全會所明確的依法治國內(nèi)容“實在”。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幾項重大任務,不僅是綱領性的,而且都明確提出具體措施。比如,全會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(nèi)心擁護和真誠信仰,具體措施包括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,推進覆蓋城鄉(xiāng)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,完善法律援助制度,健全司法救助體系;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等,都把法治任務落在了實處。
最后,全會明確的依法治國六項重大任務內(nèi)容“全面”。全會提出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包括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,加強憲法實施;推進依法行政;保證公正司法;增強全民法治觀念;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;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等法治建設的各個方面,內(nèi)容非常豐富,體現(xiàn)了黨對實現(xiàn)依法治國目標的整體把握。
薛剛凌:十八屆四中全會尤其強調法治建設的系統(tǒng)性,標志著我國的依法治國進入到全面推進的新階段。過去的法治建設主要是各部分孤立地推進,把重視系統(tǒng)性提上日程是第一次。這樣的推進具有一定必要性,因為無論是改革還是反腐,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,尤其是我們處在轉型期,只有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(xiàn)代化,從傳統(tǒng)走向現(xiàn)代,從人治走向法治,從倫理走向理性,順應時代需求,才能加速轉型,縮短發(fā)展的瓶頸期。
楊偉東:公報全面深刻總結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經(jīng)驗和規(guī)律,同時提出了我國法治未來的發(fā)展路徑,是一個鼓舞人心的決定。任何形式的腐敗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權力逾越了它的界限,背離了它的目的。法治是從根本上約束住權力的一劑良藥,是防止腐敗、反腐敗的一種重要機制。約束住權力,腐敗出現(xiàn)的幾率就會降低,查處的腐敗案件就會越來越少。
繪制法治中國路線圖
楊偉東: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“五個體系”是一個有機統(tǒng)一的完整體系。以前對于立法、司法、執(zhí)法、守法等都有表述,但這次是用法治體系這個概念,是一個重要的新精神。也就是說,未來依法治國不是靠某個人、某部法律,而是靠一個整體的體系。
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六項重大任務中,我比較關注的有“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機制及責任倒查機制”。很多腐敗就發(fā)生在重大決策過程中,決策過程也是權力的濫用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通過倒查機制發(fā)現(xiàn)決策過程中的問題,會讓領導干部拍板時更加審慎,防止“拍腦袋”決策的大量出現(xiàn)。
還有就是“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”,領導干部要是干預司法活動、插手具體案件,是要有記錄、通報和責任追究的。這樣一來,領導干部就不敢亂來,司法的獨立公正也有了更大保障。
廖永安:“六大任務”首先提到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,加強憲法的實施。體現(xiàn)了憲法在法律體系中根本法的地位;堅持依法治國首先是堅持依憲治國。
第二項任務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,加快建設法治政府。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法行政,建設法治政府是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舉措;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從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;是國家文明、社會進步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標志。
第三項任務是保證公正司法,提高司法公信力。司法是實施法律的一種方式,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線也是法治的生命線。公正不僅應包含實體公正還應包含程序公正,只有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“兩手抓”,才能體現(xiàn)司法的公信力,才能體現(xiàn)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的引領作用。
第四項任務是增強全民法治觀念,推進法治社會建設。徒法不足以自行,民眾的法律觀念是法治建設的基礎,需要以向全民普及法律知識,向全民弘揚法治精神,培養(yǎng)全民法治觀念來推進法治社會建設。
第五項任務是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。國勢之強盛視乎人才。法治工作隊伍的建設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支撐。法治工作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法治隊伍正規(guī)化、專業(yè)化、職業(yè)化來完善。
第六項任務是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的領導核心,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障。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要與加強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、加強和完善依法治國有機統(tǒng)一起來。
總之,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,加強憲法的實施是實現(xiàn)依法治國的前提;深入推進依法行政,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實現(xiàn)依法治國的關鍵;保證公正司法,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實現(xiàn)依法治國的保障;增強全民法治觀念,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是實現(xiàn)依法治國的基礎;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實現(xiàn)依法治國的重要支撐;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是實現(xiàn)依法治國的根本保障。這六項任務相互連接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。
薛剛凌:十八屆四中全會之前司法講得多,而現(xiàn)在重點講立法。一直以來在法秩序的建構方面我國存在很嚴重的問題,各個部門立法總是各自為政,相互沖突。如今,四中全會非常重視法律法規(guī)體系的完善,尤其是強調以憲法為中心,加快立法改革。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,給出的信號就是要我國立法體系加速向更系統(tǒng)更科學的方向發(fā)展。
法治政府的建設關鍵是自身結構的系統(tǒng)性和理性問題,依法決策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政府理性決策、依法行政,從而在根源上防止腐敗的發(fā)生。法治社會的建設提得也很好,依法治國光靠政府肯定不行,還需要全民守法、社會自律。法治社會應該是人人守法的社會,人人具有較強的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,整個社會對違法不能寬容。
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
楊偉東:我們一直堅持黨的領導、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(tǒng)一。這次全會就是我們黨領導法治建設、推進法治建設的一個最集中的體現(xiàn)。關于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,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理解。
首先,黨的十八大提出“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”。這次全會公報又明確提出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根本保證。歷史和現(xiàn)實都證明,法治建設離不開黨的領導,黨要為法治建設提供方向,確定具體任務,同時明確推進的思路。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,要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,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。
第二,黨必須把法治工作作為黨的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(nèi)容,要把法治建設放在與其他建設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,來謀劃、來安排,更好地發(fā)揮法治的引領和示范作用。一些領導干部可能會想,法治跟我有什么關系呢?公報提出,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重要內(nèi)容、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,把能不能遵守法律、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重要內(nèi)容。考核是指揮棒,把法治作為考核的重要內(nèi)容,這一條是至關重要的,對于干部的工作思路、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,會促使領導干部自覺守法、依法干事,更快地從“GDP崇拜”中走出來,把法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。
第三,十八大提出“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(nèi)活動”,就是既要保證把管黨治黨落到實處,又要堅持依法治國、依法執(zhí)政、依法行政。公報提出“形成完善的黨內(nèi)法規(guī)體系”,說明我們對黨員的管理也是有嚴格的規(guī)則的。這是黨依法治國理念的具體體現(xiàn),是一種自覺,更是一種自信。要讓全社會守法,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要模范守法,不能只要老百姓守法,而領導干部不守法。只有領導干部模范守法,依法治國的目標才能夠真正實現(xiàn)。
廖永安:長期以來,不少人對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存在錯誤認識,認為一提法治,就是否定黨的領導,一提黨的領導,就是否定法治。對此,全會公報明確指出,“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,是社會主義最根本的保證……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,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,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”。堅持黨的領導,貫徹依法治國,二者相佑而行,關乎黨和國家的命脈,與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相系。
薛剛凌:黨的領導對中國包括法治在內(nèi)的任何事業(yè)都是不可或缺的。從社會學角度來說,現(xiàn)今中國處在轉型期,需要一支強大的力量,動員社會的所有資源引領社會轉型,同時保證秩序的穩(wěn)定,而這也正是我們幾十年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決定性因素,是其他發(fā)展中國家無法比擬的優(yōu)勢。這次全會,以文件的形式闡明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,第一次明確了黨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,即領導立法、保證執(zhí)法、支持司法、帶頭守法四大職責,并要求黨依據(jù)憲法法律治國理政,也要求黨依據(jù)黨內(nèi)法規(guī)管黨治黨。
(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)
|